首页 >> 泡竹属

陕西遭遇史上最严重冻害洛川苹果预计减产约30定州

文章来源:虚拟农业网  |  2022-11-24

陕西遭遇史上最严重冻害 洛川苹果预计减产约30%

大范围的“倒春寒”,突袭了全国苹果主产区——陕西省,该省境内正值花期的苹果树,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低温冻害。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陕西约有260万亩苹果遭受花期冻害,洛川县等八个县(区)受灾较重。

记者从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获取的材料显示,全县受灾面积41.4万亩,绝收面积约8—9万亩,预计今年苹果减产30%左右(约25万吨),经济损失约9—10亿元。记者实地采访发现,此次冻害已波及果袋等与苹果相关联的产业。

此外,记者了解到,《2013年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发时间为4月11日,晚于冻害发生时间。这意味着即便果农投保,此次冻害损失也不在理赔范围。对此,陕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健康表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推广、引导力度应当加大,保险产品应设计合理。对于此次灾害,财政可考虑对受灾果农进行补贴。

遭遇史上最严重冻害

中国是世界上******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位于黄土高原优势产区的陕西,其苹果种植面积在2012年达到994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为100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近期一场席卷北方多地的寒潮,却将使这个果业大省遭遇史上最严重冻害。陕西省果业管理局4月19日发布的《全省果业受灾抗灾救灾情况》显示:受新疆冷空气影响,4月4日—10日我省大范围出现“倒春寒”,正值我省果树花期,使果树遭受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低温冻害,这种历史少有的极端天气,人力抗拒难度大,对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上述材料称,这次低温已造成陕西省的延安、宝鸡、咸阳、渭南等6市18县(区)发生果树花期冻害,受冻面积约260万亩。灾害较重、减产较大的县(区)主要是洛川县、宜川县、宝塔区、富县、黄陵县等。

记者从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了解到,在此次冻害发生前,果业部门联合气象部门曾发布多次气象预警信息,并指导动员果农在寒潮来临前开展******防冻措施。但由于今春气温较高,花期普遍提前十天左右,而后遭遇反复发生、低温较低的“倒春寒”,所以此次寒潮仍造成较大影响。

据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0年以来,对陕西苹果花期低温冻害实地调查及有关文献资料表明,陕西苹果树开花期受冻的临界温度为-2℃,在-2.0~0℃出现低温冻害,中心花受冻率达30%左右;温度为-4℃时出现明显低温冻害,冻死率达50%,温度低于-4℃,出现严重低温冻害,中心花受冻率高达70%,对产量、品质及商品率将产生严重影响。

事实上,此番受灾的不仅是陕西。公开资料显示,甘肃、山西、宁夏等地多个苹果产区亦未能幸免。但据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人士分析,虽然目前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冻害,但此次冻害最终对今年苹果产量的影响有多大,目前并不好估算,因为后期还存在坐果率的问题。目前,陕西已展开抗灾救灾措施,力图降低产量损失。

此外,此次冻害发生后,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曾就果业防灾体系建设进行论证,近期将达成科技防冻抗灾框架协议,并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研究极端天气灾害预警及防御措施。

洛川苹果预计减产约30%

号称“中国苹果之都”的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而在此次寒潮中,该县受灾较为严重。

据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向《每日经济新闻》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县受灾面积41.4万亩,绝收面积约8—9万亩,预计今年苹果减产约30%(约25万吨),经济损失约9—10亿元。

该材料显示,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在每个乡镇调查各20个果园,统计得出全县“富士”平均整花序受冻率49.4%,“秦冠”平均整花序受冻率50.84%,受冻害最为严重的果种为“嘎啦”,平均整花序受冻率为57.22%。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冻害所带来的影响,已波及与苹果产业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在洛川果业物资集散地南街,多位果袋经销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受到冻害影响,目前很多果农处在观望状态,并不像往年一样已经开始大量购买果袋。

据一位果袋经销商介绍,由于去年部分纸厂被环保关停,果袋比较紧俏。今年在苹果开花前,就有不少果农开始购买果袋,但这场冻害发生后,生意就变得萧条了,“这都下午3点了,我今天还没开张呢。”

此前,洛川县京兆乡一位果农带记者前去果园查看冻害情况,途中他接到一个电话,有人向他询问是否购买果袋,但被这位果农拒绝:“我有六亩果园,其中两亩嘎啦已经绝收了,剩下的四亩富士情况也不好。”

据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人士介绍,2012年,陕西省共使用果袋约451亿只,若以每只果袋3分钱的价格粗算,451亿只果袋的市值大约为13.5亿元。而与苹果产业密切关联的,还包括物流、化肥、农药、劳动力等产业。

农业保险的尴尬境地

对于大多数果农来说,苹果是主要收入来源,遭受灾害便意味着收入减少。为了分散自然风险,稳定农民收入,我国从2007年开始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其险种包括苹果保险。

然而,初衷良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推行过程中,却遭遇了“农民不满意、企业在亏损、目的难达到”的尴尬问题。

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先后接触过的十几位果农,均无投保经历。一位果农抱怨道:“前几年我们村有人投过保,可果园遭冰雹后才给赔了几百块钱,还不够和保险公司扯皮磨牙钱呢。”

据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一位负责人分析,理赔数目较低、两个保险期限之间存在断档、果农存在侥幸心理,是造成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但作为承保农业保险的险企,往往也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局面。目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洛川支公司担负着洛川县农业保险承保工作。该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011年,公司收取保费200多万元,但赔付款却达760余万元。

上述险企负责人介绍,作为惠农政策实施的农业保险属于成本保险,每亩果园最高赔付为2000元。苹果的保险期限应当是从始花期到采摘结束,但实际并做不到,“只有接到省上文件后我们才能开始实施承保工作,还要经过推广、销售阶段,而起保日只能从出单日期算起。”

记者在陕西省政府网站上,查阅到的《2013年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陕政办发 〔2013〕22号)显示,该方案下发时间为4月11日。而此时,冻害已然发生。这意味着即便果农投保,此次冻害损失也不在理赔范围。

对此,陕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健康表示,相关部门应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引导力度,而保险产品也应当设计合理。“对于受灾果农,财政可以考虑对其进行补贴。而对于险企,可进行再保险,以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