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滑黄皮

加快合作化发展步伐破解粮食生产难题百蕊草

文章来源:虚拟农业网  |  2022-07-15

加快合作化发展步伐破解粮食生产难题

前不久,衡阳市委文雄书记在衡南县部分乡镇调研粮食生产时,指出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合作化和机械化。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粮食生产合作化和机械化发展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经处组成调研组深入衡南县、衡阳县和衡东县等地,通过走访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掌握了全市粮食生产合作化的总体态势,形成了一些建设性思考意见。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衡阳市粮食生产合作化发展的现状

衡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耕地总面积538万亩,农业人口420.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农户153.16万户。截至2011年一季度,全市共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10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23个(全省突破500个合作社的五个市州之一),农民专业协会287个。共有合作组织成员102672人,占全市农业户数的6.97%,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56081人,农民专业协会成员46591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非成员农户25.38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16.79%。全市拥有农机设备55.8万台,农机作业服务总产值达16.6亿元,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4%,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

(一)衡阳市粮食生产合作化的发展态势。近几年,我市的粮食生产合作化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一是数量呈燎原之势。截至到2011年5月底全市有粮食生产合作社96个,比2009年末的54个增长77.77%,呈现出燎原之势。如衡南县农技农机合作组织从2007的3家发展2010年25家,已覆盖全县23个乡镇;衡阳县今年新发展28家合作组织,粮食合作化组织就有11家。二是规模呈扩大之势。2011年全市流转土地380万亩,其中耕地156万亩;双季稻耕种面积达730.1万亩,占总面积的85.2%;规模粮大户 18674户,比上年增加3576户,增长23.7%。如泉湖农技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亩,今年又新增签约8867亩机械作业订单,辐射带动9800亩稻田实行专业化防治。三是链条呈延长之势。粮食生产合作化组织,功能在扩展,链条在延长,从以前单纯的机耕机收已经发展到到机插机防,从农资配送、采购、技术服务发展到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进一步促进了粮食生产产业链条的延长。如安邦公司,通过与金鲲米业、现代米业、角山米业等粮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公司创办粮食种植合作社,在台源镇基地种植1.1万亩优质稻,金兰种植1.2万亩,延长了从农资到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四是主体呈多元之势。全市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的创办主体日益多元,从开始起步时的大户带动到站所创办,目前已形成企业老板、村两委、站所职工、乡镇干部、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创办主体的发展态势。

(二)衡阳市粮食生产合作化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粮食生产合作化的发展,促进了双季水稻的生产。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333.6万吨,居全省前列,实现连续七年增产。一是推动了规模经营。在粮食合作组织的带动下,种粮大户不断增多,土地流转不断加快,推动了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如2010年,衡南县2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承租面积达到6.8万亩,开展的社会化服务达到21.3万亩,代管面积达到8万亩;2010年衡阳县500-100亩的种粮大户达到12户,西渡镇梅花村富农优质稻种植合作社法人代表刘准2010年流转土地1000亩,2011年流转土地达到5019亩。二是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合作组织和农业机械化操作,减轻了种粮的劳动强度。从调研来看,人工种田,一天最多插秧1亩,收割0.7亩,而通过合作组织的规模经营,高速插秧机一天可作业40亩,大型收割机一天可作业40亩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致富。三是提高了种粮效益。随着粮食合作化的发展和机械化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复种指数。通过全程机械化操作,每亩机耕、机种、机收、统防统治成本在320元左右,比人工作业成本减少150-180元。2010年衡南县泉湖农技农机合作社实现总产值294.32万元,除去固定资产折旧21.7万元和其它支出,纯收入33.1万元,投资效益为12.4%。四是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从粮食生产合作化的发展实践来看,凡是有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地方,粮食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高,双季稻生产面积大。如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的双季稻种植面积达88%,机械化率达92%,全村合作农户率达95%。同时由于合作社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机械统防统治,不仅转变了粮食生产方式,还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农田有毒物质。五是优化了服务平台。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的兴起,给乡镇农口站所发展和转变服务职能创造全新的平台。衡南县泉湖镇农技站和农机站,通过牵头创办合作社,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方式,对农户开展统一农机作业服务,农技、农机站站员包2—3个村,联3—4户种粮大户,统一实行机耕、机插、机收、病虫害防治,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近9000亩,并带动了县市农业局、农机局、经管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合作社面对面服务,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合作化的主要作法

(一)通过培植典型,示范带动,推动了粮食生产合作化的迅速发展。为促进粮食生产合作化发展,领导挂帅办点。各地通过领导办点示范,引领了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的发展。衡南县对县级样板合作社,分别由一名县级干部负责,带领1—2个县机关单位进行对口指导,每年给予扶持资金5—10万元,并加强与工商、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为其注册、贷款等提供便利。在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12月,泉湖镇农技、农机两位站长领头创办了“衡南县泉湖农技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由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联系办点示范,解决了发展的各种难题,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宣传推介典型。全市及时总结衡南泉湖、东冠合作社模式,对外推介两个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在全市有力的促进了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农机合作组织168个,2010年新增21个;全市拥有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905户。衡南县的相关作法已被中央及省市主要新闻媒体推介报道,在中国农机推广网、农业部《农机科技推广》、《湖南农机》等网站、刊物交流借鉴。

(二)通过政府引导,创新模式,激发了粮食生产合作化的发展活力。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我市目前发展了三种服务模式。承租经营,主要是针对无耕作能力,劳动力外出务工,短缺及无种植意愿的农户,合作社与之签订租赁合同,一般租赁2-3年,分类制定租金,衡南县的承租租金普遍在80-150元/亩,衡阳县的西渡镇、台源镇一般在200-300元/亩,衡东县的大浦400元/亩;有偿服务,主要是开展订单作业,对水稻耕、种、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收取300-320元/亩的费用;委托代管,主要由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和机械作业。二是创新合作模式。站所领办模式。如衡南县的泉湖农技农机合作社和东冠农技农机合作社。村两委牵头模式。如大广模式,该合作社由村两委牵头,实行本村农机大户带机入户,成立大兴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本村作业服务以保本为主,跨区作业以盈利为主。大户带动模式:如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的种粮大户刘准,易商从农后在本村带动创办了梅花村农机合作社。干部带办模式:如衡阳县演陂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朝辉为破解粮食生产难题,联合农技站长创办了粮食生产合作社。公司创办模式:如衡阳县的湖南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成立的衡阳县安农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和衡东长江雨米业有限公司参与成立的衡东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三是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各级政府的引导,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推进了粮食生产合作化。目前主有“公司 农户”,如隆平高科的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如安邦公司的粮食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 农户”模式,如泉湖、东冠经营模式;“合作社 订单收购”经营模式,如梅花村富农优质稻种植合作社经营模式。

(三)通过政策扶持,项目集聚,增强了粮食生产合作化的发展后劲。我市为促进粮食生产合作化持续、健康发展,实行项目集聚,改善合作社的生产条件。一是项目上重点倾斜。为促进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各地在项目上普遍给予重点倾斜。如衡南县把国家项目中免费配置的部分农机具优先安排到合作社,同时把国土、农业开发、水利等部门的基建项目优先安排到合作社,予以项目支持,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二是资金上以奖代补。各地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促进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如衡南县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机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对实施农机场院、机库棚建设的,按总造价50%进行奖补,近三年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150万元,对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机械进行10-15%的累加补贴。三是技术上优质服务。市县农机部门在机械配置,技术培训,机械维修等方面提供服务;农业部门在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作物布局,测土配方等提供技术指导;经管部门指导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如衡阳县农业局和农机局随时为梅花农机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指导。

(四)通过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提高了粮食生产合作化的管理水平。企业的参与,为粮食生产合作化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如衡阳县大力引进安邦农资、金鲲米业、现代米业、角山米业等农资供应和粮食生产企业,全方位参与粮食生产合作化发展,带动农户3万多户签订了粮食购销合同,种植优质稻36万亩,既凸显了市场主体作用,又稳定了粮食收购货源,实现了农企“双赢”。

绍兴医治白殿风医院白癜风具体有什么症状啊

南昌慢性咽炎的饮食调理方法有哪些呢

山东哪家正规医院痫病

烟台较好较正规的白癜风医院怎样治疗

沧州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