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藜

毒豆芽的监管与科学之争牵连千人坐牢滇飘拂草

文章来源:虚拟农业网  |  2022-07-21

“毒豆芽”的监管与科学之争牵连千人坐牢

我是一根小小的豆芽,在餐桌上,煎、炒、烹、炸、凉拌的各式菜品中常能见到我的身影。一锅香辣的水煮鱼,常会用我来铺底。

为了让我长得更白更大更漂亮,培育者会给我用一种含“6-苄基腺嘌呤”的“无根水”。就是因为它,本来外表上已没了根须的我,彻底过上了没“根”的日子:没人管我,在菜市场大爷大妈们对我避而远之。

更让我难受的是,人们都叫我“毒豆芽”,千余名芽农近几年因受我的“牵连”而被送上了法庭。

2011年我成了“毒”豆芽

虽然只是一根豆芽,我却有着谜一样的“身世”。

我究竟是“食品”还是“农产品”,一直没有明确的归属,仿佛一个被遗弃、无人监管的孩子。模糊的归属造成的监管脱节,曾让一些监管部门“尴尬”。

因特殊的孵化培育生产过程,我们豆芽家族有着与蔬菜其他亲戚迥然不同的命运。它们长成“菜”的过程中,会受到农业部门的体检。然而,除了芽农外,很少有人来监护我无根豆芽的生长。执法人员一来“看”我,便会带走培育我的芽农,说他们非法添加“6-苄基腺嘌呤”,犯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其实,我也有值得回忆的好日子,那还是在2011年之前了。那个时候,“6-苄基腺嘌呤”是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助剂安全使用的,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范畴。

2011年,卫生部修订标准时,觉得“无工艺添加的必要”(而非出于安全考虑),所以把“6-苄基腺嘌呤”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删除了。按照常理,应该把它重新划分归属,按“农业投入品”管理,而不知何故,农业部门一直没有接手。

从此,“6-苄基腺嘌呤”在监管部门那里成了“黑户”,长成无根豆芽的我,也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毒豆芽”。

备受歧视的我也常默默关注那些因我而受罚的芽农。看新闻说,仅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8月22日期间,全国便有与我相关的案件709起,918人获刑,判决书中证据多提到“豆芽中检测出6-苄基腺嘌呤”。

责任编辑:刘菁

宜城市李方芹皮蛋板鸭厂

潮安县东凤华荣竹芒工艺厂

始兴县马市镇众鑫陶瓷店

舞钢市宝基贸易有限公司

兰州旭鑫广告有限公司

东莞容声电器

舞蹈培训

展览展示会务服务

东创科技发展中心

阳江市津津蚝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