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洼瓣花

甘肃渭源县渭水源头播绿人海南野桐

文章来源:虚拟农业网  |  2022-07-29

甘肃渭源县:渭水源头播绿人

6月15日消息:1.2万亩山林地、数百万株树木、两座绿意盎然的大山……这是渭源县北寨镇前进村90岁高龄的离休党员王嘉驹用近30年的心血,一锹土、一把汗,打造的一座“绿色银行”。

王嘉驹离休后回到家乡,将自己全部的积蓄和离休工资都花在义务绿化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渭源的杨善洲”。

夏日,我们走进渭源县北寨镇老君山时,只见山上的杨树、杏树、荆棘等郁郁葱葱,山沟里茂盛的植物像一条巨大的绿色地毯,把整条山沟都覆盖了;平整过的一块块梯田里,密密层层的经济林,像一道道绿色的长城。

1985年,王嘉驹离休回乡,当了村林场的义务护林员。看到山区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气候干早,生态失衡,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情景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用余生种草种树。“愚公能搬走两座山,我要染绿老君山和对坡山。”

为了栽树,他将自己离休后的工资和平日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在山上修了6间护林房,搬到了山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春栽、夏培、秋护、冬管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山上。

王嘉驹先后4次出任前进村村支书,家里人笑他官瘾没过足,他心里却很清楚:一切都是为了种树。1991年,渭源被确定为全国薪炭林建设示范县,在王嘉驹的争取下,县林业局将这一项目确定在前进村。由于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5%,面积核实率达100%,前进村受到了省林业厅的奖励。王嘉驹立即组织村上干部群众召开大会,大力宣传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罚制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如今,植树造林的思想已经被根植在了一代又一代北寨人的心中。

王嘉驹发动乡亲们植树造林,自己家里人就更不用说了。王嘉驹是享受副县级待遇的离休干部,他家在村里算得上是“高干家庭”。可王嘉驹的孩子们回忆起小时候,都感觉“日子过得很紧巴”,衣服也是老大穿罢老二穿。梅林是王嘉驹的小儿子,十几年前他在上海读大学期间,王嘉驹每月只给他400元生活费,也就勉强够吃饭。可王嘉驹在村上雇人栽树,每人每天发10元钱的工资,中午还要管一顿饭。梅林说,我还抵不上老人的一棵树。

至于家里的东西,只要有山上能用的,王嘉驹都一股脑儿往山上拿。有一次,老伴刚买了一把新扫帚,还没来得及用就被王嘉驹看中了,准备拿上山去。老伴生气了,把他堵在门口不让走。可最终的结果是老伴的埋怨声还没停,王嘉驹已出了院门,边走还边掂掂手里的扫帚:“嗯,挺称手,山上用起来正好。”

在农村,老汉们都流行戴一种茶色的石头眼镜。王嘉驹也有一副,质量上乘,常常爱不释手。有一回,他到会川镇上去买树苗,林业站的负责人是他的好朋友,闲谈间他发现对方非常看中他的石头眼镜,于是二话没说就送出了手,结果换来了一车的松树苗。

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只要是寒暑假、休息日或者是开春时节,统统都得上山劳动,一个都不能少。梅林回忆,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年北部山区大旱,梅林就叫了一个班的几十个男同学从山下挑水“救树”,一趟下来花费40多分钟,几天后,同学们还直嚷肩膀疼。

2004年,王嘉驹的三儿子王成林当选为前进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当年,他就自掏腰包1.4万元,买来了、杏树、酸刺等,在老君山上义务植树3000多株。此后,他年年都带领村民上山植树,至今已种植2万多株。

从最初的不理解,到亲眼见证着王嘉驹把黄土沟变绿、水变清,加上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推动,周围许多老百姓也开始将眼光投向了对荒山荒沟的治理中。

大山深处,一棵棵树苗像王嘉驹的孩子,一点点地长大,染绿了黄土裸露的沟沟岔岔。每到春夏季,老君山、对坡山上连成片、松树排成行、杏树点缀其间,各种、竞相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有人估算,老君山、对坡山现在的生态经济效益已经超过千万元。但王嘉驹对他的“绿色银行”却“只存不取”。如今,王嘉驹最大的心愿就是引洮建成后,能给老君山和对坡山引上水,然后逐年淘汰柳树、杨树等树种,补植补种松树和柏树,在生态林的基础上建设林、经济林。“到那时,这植树造林的事儿才算做扎实了。”

2001年,王嘉驹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植树造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此,乡亲们还特意送了他一面牌匾,上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王嘉驹一直把它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2011年,王嘉驹被渭源县文明委评为首届“渭水源头好儿女”。

怎样能避免湿疹复发

重庆医院哪家治疗前列腺炎比较好呢重庆中德生殖医院

天津疤痕修复医院

广东生殖健康医院

东营哪里看不孕不育看的好